- 资讯电话:0791-87904008 / 18679262261
- 联系邮箱:summer@zooyoo.cc
- 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井冈山大道228号世纪欧美中心A栋2101
- QQ:604309279
- 微信:18679262261
扫码关注公众号
企业对微信营销还有很多的误解,今天晚上的课我给大家做个系统的总结,大部分人对微信营销存在七个误区:
第一个误区: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在手机里面装个微信
他们是这么样理解的,也没有感觉出微信到底能给营销、给销售带来什么好处,这是相当相当传统,跟不上时代的一些朋友的想法,这个观念很落后。
第二个误区:觉得微信营销就是加人、加人,不停的去加人
很多朋友是这么想的:我加了很多人,这些人一定会买我东西,加的人越多,带来的客人越多。所以在市场上就诞生了很多自动加粉的手机(或软件)。很多老板花了几十万买来几百台加粉手机,这个手机就是专门用来加人的。
大部分人还是用微商的思维去理解微信营销。结果是加了很多人,加完以后手机爆满,然后的工作是不停的删人、删人、删都删不过来。因为你加了很多人以后,你发现这些人只是一个ID,你也不认识他,你加到他,加了很多微商进来了,然后他不断的给你发东西,想把你变成他的客户,每天你被它们骚扰,结果你也很烦,你就想把它删掉,结果你一个一个地清理,觉得太花时间了,所以又买了一个检测软件看一看谁把你删了,然后再去删掉它。结果你群发的这个检测软件,又把很多人给搞烦了,大家又把你给删了。
微信营销第三个误区:觉得微信营销就是群发,不断的群发。
很多原来在联想、诺基亚、摩托罗拉这些大的公司工作过的这些营销人,自己创业以来,经常去做一些活动,这个活动就是靠群发,他觉得在我手机里面的人就是我的了,不停的群发群发,你只要不删我,那说明了你就是我的顾客,至少是潜在顾客,所以不停的发。结果是把他自己过去的比较资深的一些个人的品牌形象给发没有了。
微信营销第四个误区:不停的在朋友圈卖货
不停的发产品信息、广告信息,甚至很多新媒体公司,让他的员工到处去加人,然后再发朋友圈,不断的去发自己的广告信息。这么发的结果是什么?熟人不好意思把你删了,结果把你屏蔽了,生人也不认识你,发现你这个人天天在朋友圈发,太没品味了,结果把你拉黑了,所以很多人发现在朋友圈不断发东西,结果没有人和他互动。那加了那么多人有什么意义?
微信营销第五个误区: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做个公众号
在公众号上发文章做得好的,把公众号搞得很精彩,阅读量也非常大,从开始三五百到后来三五千,做得不好的差不多就300、500,偶尔有个上千的阅读量。做得好的,可能一年碰到几次上万的阅读量,总之呢,不管做得好的还做不好,微信公众号这么去做也没有多大意思。
微信营销第六种误区: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建微信群
认为微信是一个池塘,要去养鱼,那怎么去养鱼呢?那就建个群吧,把大家全部拉进来,把自己的朋友圈经常不聊天的,把他们勾引进来,怎么做呢?晚上十一点十二点凌晨的时候,偷偷的把大家一拉,通过群发的方式来去做这件事情,夜深人静的时候,不打扰大家,这工作做起来也很容易。然后可能朋友进到群以后,发一些广告,热气呼呼的,然后一个礼拜以后这个群就死了。今天大部分的群经营不下去,超过两个礼拜基本上都静悄悄了,就变成死群了。
微信群不是社群,很多朋友会发现微信群打开率是多少,大概5%到10%,做得好一点的也就20%,因为今天大家的时间是碎片化的,你在忙的时候别人可能很闲,你很闲的时候别人可能很忙,大家的时间是错位的,所以很难做到同时在线,就像我们今晚的讲座一样,群里的朋友来听课,大家时间碎片化了,地理位置、空间也是碎片化,产品、需求、影响消费者的场景全部碎片化。
微信营销第七个误区:认为微信营销,就是把阅读量、粉丝量搞起来
在这种思想引导下,很多公司的KPI考核文章的阅读量是多少,增加了多少粉丝,结果你会发现市场部的人老作假。花50块钱到淘宝上买僵尸粉,让这个僵尸的每天增加一部分,所以我们发现,很多客户的这个微信公众号粉丝好几万,但是这好几万,去掉整数,剩下那些零头的才是真粉丝。
如果我们把它理解成阅读量、粉丝量的话,这个微信营销自己骗自己,也没有什么用。有些企业老板看到那些10万+的粉丝号,那些个人自媒体多棒啊,当把粉丝量做到上百万、上几百万的时候,你看市值估值也好几个亿,每发一次公众号文章的广告费也有几万到几十万。
所以他受这个启发以后自己就多发一些能够增加阅读量的文章,比如说发一些鸡汤的文,发一些危言耸听的文章,发一些造谣的文章,的确这种文章吓死人,震惊了朋友圈,阅读量肯定好,但是这一种微信营销没什么用。作为专业的营销人,不要去学他们,要提高我们的认识。
如果你的老板认为微信营销就是微信群发,微信营销就是发一发朋友圈,给公司搞个公众号,你一定要纠正他的错误想法,因为老板的想法正确与否,直接决定了我们企业的新媒体的成功与失败!想做好很难,想做失败太容易了。